“革”的拼音是哪来的?难道与古代鞭笞犯人有关?事实上,早在三千年前殷商时代,我们祖先就已经在使用这个字。
据《说文解字》记载,“革”,本义为“剥下兽皮的外膜或去掉锈迹”的动作,后转指皮革材料。甲骨文中的“革”字写作“余”,并写有“大匠左夫伪造余”,说明当时就有手艺人负责制作皮具了。在殷商时代,皮革材料常用于制成盔甲、兵器、医疗工具等。
汉代,由于丝路的开通,中西方文化产生了交流的可能。中文把“皮革”称为“革”,而西方的“leather”与“cuir”则同源于拉丁语的“corium”,意为皮肤。因此,英语的“leather”与法语的“cuir”发音都带有“皮肤”的含义,更为接近“corium”。而汉语的“革”,发音也表示了这种材料的特性:坚韧、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