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不转睛是一种形容人的专注程度非常高,以至于眼睛都不肯离开的情况。这个习语的典故来源于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写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是白居易在离别一位好友时写的,诗中写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这首诗包含了大量的意象描写,其中“目送王孙归去,暮霭沉沉楚天阔”的画面,是目不转睛的典故背景。白居易因为太过悲伤,眼泪已经流干,看着远方渐行渐远的朋友,双眼竟是呆滞的,不由自主地持续注视远方。这种举止形成了目不转睛的成语。成语通常都是后人从原本的含义演化出来的,而目不转睛恰恰相反,它的起源,却是一个具体的事件。
目不转睛既消极又积极。如果用它形容人做事的时候,就是指人把所有的心思和情感全都用在这一件事上。例如一位专业选手,比赛开始后,总是目不转睛地看着对方,直到比赛结束。各种因素全都消失在脑海里面,唯有思考比赛口诀和攻击方法,就是目不转睛地攻击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