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文化 >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现状与趋势)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现状与趋势)

来源:彬兰生活网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指城镇居民从各种经济活动中所获得的收入,扣除所必需的生活费用后的剩余部分。从全国层面来看,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直在增长。截至2021年,中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平均水平已经达到了48228元,比2010年增长了189%。

在各个省份中,上海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最高,达到了73523元,而贵州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最低,仅为24616元。

2020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468元,同比增长3.5%。其中,工资性收入占比45.9%,财产性收入占比6.7%,转移性收入占比47.4%。可以看出,转移支付对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贡献非常大。

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仍将保持一定的增长趋势。特别是在推动内需、促进消费方面,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力度,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增强内需动力。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明显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我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平均为5,641元,同比增长12.6%,增速较去年同期加快0.1个百分点,增幅明显。

其中,对冲通胀影响的收入项——工资性收入实现12.8%的同比增长,是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中增速最快的一项。

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每月基本养老金1,056.6元,同比增长10.1%,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

2019年中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6.5%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截至2019年底,中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6.5%,达到30718元。同时,中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6.2%,达到13016元。

尽管城镇居民收入增速略有放缓,但仍保持着稳步增长。这与国家大力发展服务业、创新驱动、增强消费市场活力等政策有关。此外,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蓝领和白领的薪资差距有所缩小,也促进了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据分析,未来中国城镇居民收入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政府将继续采取措施,促进人口迁移、公共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的发展,为居民提供更加良好的发展前景。同时,改革开放、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发展等新政策的出台也将有望进一步扩大居民可支配收入规模。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