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又称清明节前的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重要节日之一。
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个节气——惊蛰之后,即农历三月二十九或三月三十日。这个节日是古人为了规避“三月不食生”的瘟疫疾病而制定的。
传说当年晋国国君重耳被逐出,流亡到卫国。因为卫国日薄西山,一路上没有吃到任何食物,最后饿死在一棵松树下。为了纪念重耳,人们就在每年清明节前一天禁火,冷食,形成了寒食节的习俗。
如今,虽然食俗已经改变,但是寒食节依旧是中国的重要传统节日之一。在这一天,人们可以去祭祖扫墓,也可以祭奠先烈,纪念历史。
寒食节是几月几日?原来与重阳节有关联
寒食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每逢农历三月的初三,就到了这个节日。与此同时,寒食节还跟重阳节有着密切的联系。
“惟觉屈指西风,悲来已自兹同。”这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诗句,也是广为流传的重阳节咏怀诗句之一。描绘的是登楼远眺,感叹时光匆匆,以及思念已逝之人的情景。
而究竟哪个节日才是“寒食节”呢?其实,在中国,早在2000年前的汉朝就已经出现了寒食节。而与重阳节的联系就在于,寒食节前一天是清明节,而清明节与重阳节同为祭祖重要节日,由此形成了“重阳依旧有寒食,清明到来寒食过”的谚语。
在寒食节这一天,人们还有着独特的食俗。在南方,有吃寒食的传统。而在北方,人们则吃老饺子,称为“寒食”。寒食节还有踏青、赏花等多彩的活动,因为这时正是春光明媚的好时节。
总之,寒食节不仅是中国悠久文化中的一个传统节日,也是民间节日文化的重要丰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