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中国的黄金大米再度引发全社会的关注。
所谓黄金大米,是利用转基因技术为普通白米加入一种名为β-胡萝卜素的营养素,从而使其具有预防失明的功能,又被称为“抗盲症大米”。不过,该产品自2017年初获批后一直未能实现商业化生产,现在被指样品存在质量问题,并被广泛关注。
事实上,黄金大米的研发和商用并不是中国的“专利”,早在2000年,瑞士联邦理工学院莱辛校区就取得了首个黄金大米转基因成功,并于2004年开发了另一种品种——“钙黄金大米”。此外,美国和菲律宾等国也在黄金大米领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然而,这个全球都在研究的普及技术,为何在中国引来如此质疑呢?黄金大米事件本质上是一个“难产”的产物:既有公众对转基因技术的高度敏感,又有商业利益的角力和监管部门的审批惯性。
从科学上说,黄金大米并无太大的问题。然而,它所代表的转基因技术却已经成为了一个代表中国发展方向的重要关键点。无论从技术、从环境、从文化等方面看,这都将是一个对中国未来有着深远影响的事件。